8月8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河北调研农业抗灾救灾时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农业防灾减灾作为现阶段三农工作压倒性的任务,落实落细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措施,
河北蓄滞洪区、行洪区秋粮生产受洪涝影响较重。在廊坊市霸州市霸州镇的东淀蓄滞洪区,唐仁健实地察看水淹受灾较重地块,仔细地了解抗灾救灾措施落实情况。他还来到永清县刘街乡李家口村的农机合作社,询问了解排涝机具、履带式拖拉机和应急救灾服务队等情况,强调当前受涝地区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排涝降渍,要准备足、调度好救灾机具和应急作业队伍,抢排田间积水,尽可能减轻作物受灾损失,确保不影响冬小麦播种。对受淹地块,要根据不同受灾程度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制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组派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进村入户提供精准服务,落实好“一喷多促”、追施肥等田管措施,促进在田作物恢复生长,绝收地块要因地制宜及时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灾后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和重大疫病防控,严防玉米南方锈病、北方稻瘟病等病虫害暴发流行,努力“虫口夺粮”。
河北多个受灾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和农业设施等出现不同程度损毁,灾后重建任务较重。在固安县彭村乡张村的高标准农田,唐仁健实地察看排灌渠的清沟疏浚情况,并到该县的规模化育苗基地了解灾后蔬菜种苗供应保障情况。他强调,要抓紧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搞好种子、种苗和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调剂调运,确保灾后生产恢复需要,对损毁严重的大棚要结合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提升行动,在灾后重建中推动提档升级。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精准摸排农户受灾情况,帮助受灾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防止出现因灾致贫返贫。
唐仁健还来到未受灾地块查看玉米长势,强调要继续扎实推进大豆玉米等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环环紧扣落实好各项稳产增产措施,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努力实现非灾区多增产、轻灾区保稳产、重灾区少减产。
近日,中国光大银行联合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银高科)推出可直达农户、无抵押、纯信用线上贷款产品“皖美·光大种业贷”,在探索金融支持种业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上迈出重要一步。
据了解,“皖美·光大种业贷”已在荃银高科“种粮一体化”农业产业网络站点平台上线。农户依据自己农业生产需求,足不出户即可在该平台申请最高50万元且利率低于其他涉农贷款的信贷,款项直接受托支付至种子供应商户,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解决农户用资急、用资频、周期活、距离远等难题,畅通“从种子到餐桌”全产业链、供应链,逐步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光大银行已累计对接安徽省种粮大户190户,成功签约贷款89笔,授信金额达2400万元,预计累计授信金额达2亿元。
新京报记者8月7日获悉,百果园集团控股子公司百果种业在新品会上推出“苮食”百香果品牌。这是百果种业首次亮相,公司专注于果业端专利品种的市场化与品牌化,董事长由百果园子公司优果联公司董事长谢凌云担任。
据悉,百香果是果汁型热带水果,当前市场百香果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加工果,酸度比较高,以加工配料、冲调为主,是鲜果市场的小众产品;另一种是鲜食果,糖酸适宜,可以像果汁一样吸食,渐成鲜果市场的主流产品。
百果园方面介绍,“苮食”即鲜食百香果从2012年开始选育,2019年注册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并命名为“金都百香3号”,2021年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并开始试种,为国内首批获得授权的西番莲鲜食新品种。
“‘苮食’百香果属于爽甜型产品,由广西南宁金之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独家授权给百果种业。‘苮食’为金都3号百香果品种,寓意鲜食,意在打造首款最佳鲜食的百香果。”百果园说,百果种业将围绕该品种的优势进行品牌打造,同时结合寻求产业与市场均衡,引导百香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百果种业就是百果园在第二战场的战略布局体现,而这也符合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曾谈及的三大机会,即终端零售、传统批发、品类品牌。百果种业结合百果园这类零售业龙头的渠道优势,不但可以构筑品牌壁垒,更可以通过规模,实现产业链效益的最大化。苮食在供应满足百果园的前提下,还可供应给其他渠道商家,为该产品的品牌化提供订单基础,并通过订单与市场反馈反哺上游,支持到生产基地的规模化与发展,实现零售拉动生产。与此同时,通过与各渠道种植户合作,基于独有的品种专利权,对齐生产计划与管理,着力稳定的供需关系与价格,引领百香果产业从无序的价格竞争转向有序的价值竞争。
近日,鹤壁市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就柔性引进陈茹梅研究员带领的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达成合作,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科研成果转化孵化,解决鹤壁市生物育种产业链与玉米育种创新中的瓶颈问题,为鹤壁市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此次签约是全面落实鹤壁市制定的“兴鹤聚才”三年行动计划和鹤壁科创新城产业招商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级科研院所面对产业需求、面向服务基层的一次很好的合作探索。
根据协议,双方将突出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在未来三年内,面向国家种业及种植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通过挖掘解析优异种质资源与籽粒性状关键基因,利用高效单双倍体育种技术,采取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手段,创制优质功能型玉米新种质和新品种,助力提升我国玉米生产核心竞争力。
“实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方法,开展人才交流合作,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是我院育种和科研发展的关键。”市农科院党组书记李春林表示。
此次签约是市农科院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研发团队开展的深度合作,他们将以此为契机,以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转移转化为支撑,以生物技术创新创业、转化孵化应用为抓手,共同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享研发平台,促进市农科院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选育出更多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鹤壁贡献。
8月7日,三亚生物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琼粤科学技术合作考察活动第一天走进崖州区。此次考察促成广东省科学院海南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南产研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达成南繁育种战略合作。同时,琼粤科学技术合作城的3家入驻企业正式揭牌,持续为三亚生物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广东省科学院南繁育种科研基地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科研基地揭牌。记者 符彩云 摄
当天上午,由广东省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和相关企业组成的考察团走进崖州区三公里村数字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琼粤合作科技城和南繁种业与健康双创产业园等地考察,进一步了解崖州区种业发展、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广东省科学院在人才队伍服务、科创平台建设、科研成效、南繁种业CRO服务领域等方面情况。
琼粤国际产业发展(海南)股份有限公司、南杉医学科技(三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博士科技有限公司揭牌。记者 符彩云 摄
据介绍,广东省科学院已在崖州区开展南繁育种工作71年。目前,广东省科学院已在崖州区成立“南繁生态环境技术、现代农业遥感技术、微生物种业技术、医学新材料与技术”等4个院士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进三公里村数字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挂牌成立崖州区首个“数字生态农业人才小院”,并依托该基地平台启动一站式南繁种业CRO服务,高效组建专业CRO服务团队并持续优化南繁种业CRO服务标准,目前已为南繁科研单位提供玉米、花生等作物种植CRO服务,累计引进玉米、大豆及甘薯等新品种数百个,为超100家单位提供南繁CRO服务,布局南繁产业链。
广东省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签订南繁育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记者 符彩云 摄
“此次合作,双方将在基地共建、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粮食安全及农业生态安全等领域全方面开展合作。其中,双方利用自身优势,依托三公里村数字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共同开展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广泛开展科研合作。我们将依托属地优势,提供科研办公场地让南繁育种团队在三亚‘安家’。此外还可提供插秧、翻耕地、灌排水到收获、精选等南繁全链条管理服务。”海南产研院院长常海龙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在崖州区开展南繁育种工作将近60年。相比以往,如今南繁配套服务日渐完善,极大改善了育种专家们的科研、办公、生活条件,带动育制种业发展。“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我院南繁育种科研基地的建设,能与海南产研院在玉米、大豆、向日葵等南繁作物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创新领域共同开展合作交流和技术攻关,缩短农作物育种周期,快速推进重大新品种培育,培育科研育种人才,促进南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赵举说。
崖州区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广东省科学院与崖州区拥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基础,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优势,融合种业CRO和生物健康产业,对于科技赋能崖州、打造科创高地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6日,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邀请专家赴永安市,对甜玉米品种“闽甜986”高山夏播百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针对福建生态特点,选育出了优质、高产、抗倒性强的甜玉米新品种,并研究出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建议扩大推广和应用。
该示范片位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龙吴村,核心区116亩,辐射区5000亩。从田间表现看,“闽甜986”株型半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优良;鲜穗苞叶紧实、长度适中,颜色绿;籽粒排列整齐,不秃尖,色泽鲜亮。测产结果为,3个随机测产点鲜穗平均重量为165.64公斤,折合亩产1655.8公斤,比对照品种“广良甜27号”增产15.2%。按照当天田间收购价每公斤3.3元计算,“闽甜986”每亩可增收719.7元。
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可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笋玉米等类型。“闽甜986”是“十四五”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特色鲜食玉米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的成果之一。 记者从省种子总站获悉,该项目共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特色鲜食玉米联合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组织福建科研院所和企业组织良种联合育种攻关。
目前,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育成的“闽甜986”“雪甜232”“闽双色6号”“万农甜糯158”和“万鲜甜330”等5个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闽双色6号”,已通过东南、西南两个类型区的国家审定,成为福建首个“双国审”鲜食甜玉米品种;“雪甜232”则是福建首个自主选育的水果玉米品种(属超甜玉米类型),打破了国外对水果玉米品种的垄断。
据了解,近年来,福建鲜食玉米品种育种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到目前,全省共有80个鲜食玉米品种通过省级以及国家级审定。全省涉及鲜食玉米种业的单位有20余家,每年为全国市场提供300多万公斤鲜食玉米良种,占全国鲜食玉米培养种植面积的10%以上。
记者从甘肃省农科院了解到,今年小麦收获期间,甘肃省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陇南市徽县银杏镇中川村和庆寿村、礼县宽川镇下湾村、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马沟村和温沟村、清水县永清镇东关村4个地方的兰天系列小麦品种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结果均达到寒旱区小麦种植的高产水平。
6月15日,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并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在陇南市徽县银杏镇中川村测产,兰天36号实收面积1.01亩,平均亩产560.2公斤;在徽县银杏镇庆寿村,兰天45号实收面积3.19亩,平均亩产500.58公斤。
7月6日,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并邀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种子总站、天水市种子站和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组成专家测产组,对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马沟村和温沟村种植的2个兰天系列品种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兰天36号实收面积4.23亩,平均亩产487.3公斤;兰天48号实收面积3.67亩,平均亩产444.5公斤。
7月8日,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并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测产组,对陇南市礼县宽川镇下湾村示范基地小麦田进行了现场实收测产,兰天48号实收面积3.02亩,平均亩产660.89公斤。
7月10日,天水旺泽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并邀请天水市种子站、天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清水县科技局、清水县种子管理站和清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相关专家组成测产组,对清水县永清镇东关村小麦原原种繁育田兰天系列小麦新品种进行现场实收测产,兰天47号实收面积11.38亩,平均亩产537.71公斤;兰天48号实收面积2.4亩,平均亩产403.94公斤;兰天58号实收面积6.61亩,平均亩产436.33公斤。
现场实收测产进一步验证了兰天系列小麦的抗逆性,尤其在抗冻性、抗病性和丰产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7月31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上半年抓经济促发展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中原农谷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新进展。根据最新通报数据,业内专家怎么看?大河财立方记者做了采访。
根据现场通报,24家相关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已配套制订支持政策,形成了中原农谷建设的“1+1+1+2+N”政策规划体系,中原农谷“四梁八柱”基本成型。加快农科教资源向中原农谷集聚,一大批规划的项目正在推进当中,其中,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一期完工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神农种业实验室全方面开展科研工作;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正在加快建设;中农发种业基地、先正达中国夏玉米研发中心等种业企业入驻落地;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此外,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万亩。
对此,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河南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顾问杨建国表示,今年是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开局之年,上半年来看,河南围绕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分别聚焦加快中原农谷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农业强省建设顺利起步、成效显著。
从中原农谷来看,除了“四梁八柱”基本成型之外,更重要的是,中原农谷围绕种业振兴,打造全农类、全生态、全周期的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成型,这也标志着中原农谷产业内涵、发展定位进一步细化、明确以及深化,为中原农谷后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来看,这半年最重要的成果是初步探索形成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河南标准”。这个标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原因是模式上的“河南标准”,初步探索成型了“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突出市场化机制,有效解决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长期存在的短板和难题;另一方面,这个标准还是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验收考评指标等方面的标准,为河南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体系化快速推进,搭建了重要基础。
来源丨鹤壁市委宣传部 、金融时报、大河财立方 、福建日报、农业农村部、新京报、南海网等